新華社太原12月25日電 題:又見汾河好風光——山西全面推進汾河流域生態(tài)修復治理顯成效
新華社記者王文化、王飛航
“快看,野鴨,還有天鵝!”連日來,太原市汾河公園濕地吸引了大量鳥類聚集覓食,形成一幅冬日美景。
近幾年,山西省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舉全省之力推進汾河流域生態(tài)修復,一度污水橫流、魚絕鳥去的汾河重現碧波蕩漾的大河風光。
汾河復現“嘩啦啦”景象
“汾河流水嘩啦啦,陽春三月看杏花。”這首膾炙人口的山西民歌,唱出了昔日汾河兩岸的秀美風光。
汾河被稱為山西“母親河”,是黃河第二大支流,然而,由于開發(fā)過度、植被破壞、采砂排污,一段時間汾河“有河無水,有水皆污,遍體鱗傷”。近年來,山西加快汾河生態(tài)修復步伐。
為了讓汾河水量豐起來,山西省堅持治標與治本兼顧、近期與遠期結合。2017年10月,汾河中游核心區(qū)干流蓄水工程15座蓄水閘壩蓄水運行。2017年12月,汾河清水復流北趙連接段工程通水,從黃河向汾河下游實施生態(tài)補水。
記者看到,在寧武縣汾河源頭,清水不斷涌出,河流水質清亮,不時有游人取水品嘗。寧武縣治汾辦公室工程師劉文晉介紹說,源頭出水量較前些年有明顯增加,目前達到每秒20立方米。
“可有好些年沒見過這么大的水嘍!”年近6旬的山西平遙縣營里村農民李錦文看著腳下嘩嘩流過的汾河水說。不遠處,寬達300米的河道內,河水奔涌向前,越過閘壩口,落入主河道。汾河,恢復了往昔的大河風光。
告別“龍須溝” 再現“清水河”
“那時候河灘垃圾遍布,污水直排汾河……‘母親河’成了老舍筆下的‘龍須溝’。”提起過去汾河的污染,太原市退休干部李國瑞不住感嘆。
河流水環(huán)境的好壞,表象在水里,根源在岸上。過去,汾河兩岸煤焦冶電企業(yè)星羅棋布,有的直接將污水排到河里。為此,山西出臺《汾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在汾河源頭及上游地區(qū)干流河岸兩側各3公里、中下游干流河岸兩側各2公里范圍,禁止新建各類嚴重污染水環(huán)境的企業(yè),已建成的,限期改造或搬遷。
寧武縣的煤礦由20世紀末的113座減少到27座,還在汾河兩岸設立了禁采區(qū),取締了汾河干流3公里范圍內的所有排污口。
一些地區(qū)在兩岸布置排污暗涵,將城市排污送至下游污水處理廠進行凈化。不具備建立污水處理廠的,采用生態(tài)治污辦法,在河岸兩側建設人工濕地,充分利用菖蒲、蘆葦等水生植物凈化污染水體。
不懈治汾,使“母親河”清水復流,成為市民休閑、消暑和營生的“清水河”。
“汾河公園建成后,成了大家的‘公共客廳’,人們早晨鍛煉,晚上散步,其樂融融?!碧忻裢醴颊f。
“前些年,臨汾人鍛煉、散步只能在街道上轉圈圈,現在治理了汾河,我們拍婚紗照都不用去外地取景了?!迸R汾市民牛春城說。
“五策并舉”:提檔升級打造“民生河”
過去,在文水縣劉胡蘭村旁的汾河邊上有一片大坑,垃圾堆積,臭水積存。而今,成了游人慕名而來的景區(qū),取名世泰湖。在汾河流域生態(tài)修復工程中,這里進行了整治改造,形成水域面積800畝,集蓄水灌溉、水產養(yǎng)殖、生態(tài)恢復、休閑旅游于一體。
世泰湖文化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立安說,治理前周圍打井深度需200米以上,現在僅需80米左右。各種野生鳥類越來越多,年接待游客10萬人次,通過水產養(yǎng)殖和旅游休閑,公司年產值達500多萬元。
曲沃縣晉之源現代農業(yè)園區(qū),曾是“種啥都長不成的萬畝鹽堿灘”,如今,在汾河流域生態(tài)修復工程中建設蓮藕基地,有3500畝已見效,每畝收益萬元左右;800多畝灘涂改造后蓄水養(yǎng)了大閘蟹,1斤螃蟹賣到60元。
清徐縣建立縣、鄉(xiāng)、村、戶四級初始水權分配體系,田間、蔬菜大棚、葡萄園,管灌、噴灌、滴灌等高效節(jié)水方式得到普遍應用,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汾河流域生態(tài)修復工程正在持續(xù)推進。山西省水利廳廳長常書銘表示,下一步,山西將以河長制為抓手,實施控污、增濕、清淤、綠岸、調水“五策并舉”,推動汾河流域水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整體改善,讓汾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