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教育部相關司局負責人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已于8月21日結束。在為期20天的意見征求期間,社會各界提出300多條意見,其中不少意見已被采納,如公眾因網游對學生視力影響較大,提出對網游增加限制;公眾提出對未經醫(yī)學循證的防近視產品或廣告進行管理。
除了公眾意見,這位負責人表示,教育部還征求并認真采納了31個中央和國家機關相關部門意見?!毒C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近期將正式印發(fā)實施。
2015年公布的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我國各階段學生近視率持續(xù)上升,7~12歲小學生、13~15歲初中生、16~18歲高中生視力不良率分別為45.71%、74.36%、83.28%,比2010年分別上升了4.57、6.79、3.87個百分點;視力不良低齡化現象明顯,7歲男孩、女孩視力不良率分別為28.95%、32.15%,比2010年分別增長了0.81、0.46個百分點。
近視非小事。視力不良不僅導致個體勞動能力減弱和生命質量下降,嚴重影響經濟生產和社會活動,也給國家戰(zhàn)略安全帶來了極大隱患。近年來,雖然各地、各部門不斷探索加強和創(chuàng)新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和視力健康管理體制機制,但青少年視力不良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形勢依然嚴峻。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要求,今年6月,教育部、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共同起草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近期,教育部多次邀請國內部分專家、北京市區(qū)兩級教育行政部門、各教育階段學校衛(wèi)生與健康教育工作一線負責同志和中小學校長等,專題研究、深入分析近些年來兒童青少年防近工作相關措施實施效果不好的原因和癥結。
這位負責人說,導致我國學生近視率不斷上升且視力不良低齡化的深層次原因主要有五方面:一是學生課內外學業(yè)負擔重,這與“超綱”“超前”教學、校外培訓機構的無序發(fā)展等不無關系;二是電子產品的普及,特別是智能手機的普及,加重了學生的用眼負擔;三是用眼過度;四是用眼不衛(wèi)生;五是學生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不足?!啊毒C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就是要結合深化教育改革,從切實減輕學生課內課外學業(yè)負擔、加強體育鍛煉和戶外運動、科學有效矯治等方面有針對性地提出工作措施”。
這位負責人說,此次意見稿的一大亮點,是由國務院辦公廳牽頭,教育部、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體育總局、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廣播電視總局等8個部門聯(lián)合制定,并明確了各個部門的職責,建立了教育、衛(wèi)生健康等部門協(xié)同推進青少年近視眼防控工作體制機制。
近視防控需要全社會行動,對于非學齡階段兒童的近視防控工作,家庭的參與至關重要。這位負責人介紹,意見稿把家庭的作用放在首位,并提出,家長應當了解科學用眼護眼知識,以身作則,帶動和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用眼習慣,使其每天接觸自然光的時間達60分鐘以上,有意識地控制孩子特別是學齡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單次不宜超過15分鐘,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等。
意見稿還提出將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總體近視率和體質健康狀況納入政府績效考核指標,嚴禁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單純以學生考試成績和學校升學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意見稿將視力健康納入素質教育,將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課業(yè)負擔等納入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jiān)測評估體系,對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連續(xù)3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學校依法依規(guī)予以問責。
同時,意見稿提出建立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評議考核制度。這位負責人介紹,評議考核辦法由教育部、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體育總局制訂,在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教育部核實各地2018年兒童青少年近視率的基礎上,從2019年起,每年開展各?。▍^(qū)、市)人民政府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評議考核,結果向社會公布。
這位負責人說,教育部將根據國務院辦公廳的部署來制定更為具體的考核和評定制度細則,從明年開始實施。
?。ㄔ毫眨?/p>
-
青少年近視“頑疾”到底怎么治 防控要關注六大對策
近視問題是老生常談的話題,為何存在多年依然未能得到改善?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究竟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對于容易令人沉迷的電子類產品,接觸多長時間才算合適?2018-08-30 07:25:25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