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堪培拉3月25日電 記者手記:澳大利亞“櫻桃之都”的中國情結
新華社記者 徐海靜 趙博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揚市以出產(chǎn)櫻桃著名,被稱為澳大利亞的“櫻桃之都”。鮮為人知的是,這里與中國很有淵源,很多本地人都懷有中國情結,因此這里已連續(xù)5年舉辦“中國節(jié)”。
今年的“中國節(jié)”3月24日舉行。揚市市中心的主街實施封路,變成了一個大秀場,舞獅、茶道、國畫、民樂、中醫(yī)、美食等中國文化表演和展示將原本清靜的街道變得熱鬧非凡,許多本地居民和外來游客駐足體驗。
揚市舊稱蘭明低地或藍坪,這里與中國的淵源始于19世紀中葉。1860年,澳大利亞的淘金熱達到高潮。當年年中,兩個美國人在藍坪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金子,消息不脛而走,短時間內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大批淘金者,其中就有約1500名來自中國的礦工。
與其他國家礦工三五成群或單打獨斗不同,中國礦工以團體形式活動,每個團體大約100人。這些中國礦工團體組織性很強,在團隊領導帶領和指揮下,他們修建了水道、水壩等基礎設施,為采礦提供保障。這也讓他們在很多被其他國家礦工認為毫無收獲的礦址淘出金子。但這種成功很快遭到其他國家礦工、尤其是歐洲礦工的嫉恨。1861年1月和6月先后爆發(fā)了兩次暴亂,在第二次暴亂中,歐洲礦工闖入中國礦工的礦區(qū),將后者驅離,甚至剪掉一些中國人的辮子以示羞辱。1000多名中國礦工不得不一路步行,直到好心的當?shù)剞r場主詹姆斯·羅伯茨在自家農場收留了他們。
新州當局最終從悉尼抽調警力平息了暴亂,但這場原本由歐洲礦工挑起的暴亂卻被當時的輿論歸咎于中國礦工的出現(xiàn)。議會因此通過了一系列排華法案,對允許中國礦工淘金的區(qū)域做出限制。這被認為是限制有色人種移民的“白澳政策”的發(fā)端,直到20世紀70年代初這一政策才被廢除。
在多元文化已經(jīng)深入人心的今天,很多揚市居民對于本地這段并不光彩的歷史心懷愧疚,把蘭明低地改名為揚也有這個原因。從這里被驅離的中國礦工很多人最終并未回到中國,而是落地生根,在澳大利亞開枝散葉。揚市每年都會接待不少有著中國血統(tǒng)的澳大利亞人來此尋根問祖,這又令當?shù)鼐用裥纳湴痢?/p>
近年來,揚市與中國的關系已不再只停留在歷史層面,而是深入到當?shù)氐慕?jīng)濟生活。由于是全澳聞名的“櫻桃之都”,每年11月至12月的櫻桃收獲季,揚市當?shù)氐墓麍@都會迎來大批采摘的游客,其中華裔游客和中國游客數(shù)量最為龐大。
此外,中國的巨大市場對“櫻桃之都”充滿誘惑。揚市所在的希爾托普地區(qū)區(qū)長布賴恩·英格拉姆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說,2017年以前,由于果蠅問題,揚市出產(chǎn)的櫻桃無法直接出口中國。從2017年收獲季開始,揚市的櫻桃可以在布里斯班機場經(jīng)過殺菌處理出口到中國,未來揚市希望能利用堪培拉的國際機場出口更多產(chǎn)品。
英格拉姆說,揚市是農業(yè)區(qū),出產(chǎn)高品質的水果、牛羊肉和葡萄酒等。他身邊的農場主都在討論中國將在11月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大家認為這是擺在揚市、乃至整個澳大利亞面前的新機會。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