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城"還是"治人"? 城中村:治不了的城市"潰瘍"?
2018-01-16 09:41:54 來源: 半月談網(wǎng)
關注新華網(wǎng)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棲息城市,人人都應享有基本權利

  毫無疑問,城中村經(jīng)過妥善治理,是可以擺脫臟亂差、不適宜人居的老印象的。但是治理城中村,如果只盯著城中村,問題還是不能根本解決。

  城中村問題的根源,在于低收入人群總要尋一個低成本的立足之地。低收入人群中,既有外來務工者,也有事業(yè)追夢人,還有剛剛走出校門、走向職場的青年。他們不僅為城市生活提供基本的服務,也為城市發(fā)展注入多元的活力。對城市而言,低收入人群是必需的。

  如何容納低收入人群,讓他們棲息城市,都享有基本的權利,是城市管理者需要破解的課題。新時代,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城中村這種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必須得到解決。

  當下,不少城市的城中村治理正在取得進展。一些城中村雖是陋室,仍可宜居,沒有高大上的標準,但有嚴格的底線——安全、整潔、和諧。這是必要的、應該給予肯定的。但是治好了這一個一個的城中村,就解決了城中村問題嗎?顯然不是。

  城中村的種種問題,總是與居住密度相伴而生。宜居的城中村,絕對不可能再住從前那么多人,甚至大部分人要搬離,他們?nèi)ネ翁?剛踏入城市的外地人,他們又何處安身?如果不抓住、不解決這個根本問題,新的一批城中村不久又會出現(xiàn)。

  因此,城中村治理,要把著眼點落在“人”上,而不是“城”上;不能局限于一時一地的清理整頓,而應在保障低收入人群基本居住條件、基本生活尊嚴上下功夫。

  我國發(fā)展進入新時代,我們有能力、有責任解決這一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讓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等理念和頂層設計,也為破解城中村治理難題提供了契機。

  公租房、共有產(chǎn)權房、租房券、租購并舉、城中村改造……辦法總比困難多。城市治理的視野應進一步拓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和基本保障的全覆蓋,是我們應該努力達到的目標。新時代,我們有更多可依靠的力量,也當回應更高的發(fā)展期待。

  唯愿,不適宜人居的城中村退出歷史舞臺,能安放身心的筑夢之所大門敞開。(記者:黃浩苑 張超 專題策劃、編輯:許中科 姜磊)

   上一頁 1 2 3 4  

+1
【糾錯】 責任編輯: 聶晨靜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臺北河濱公園花團錦簇
臺北河濱公園花團錦簇
中巴首次北印度洋聯(lián)合考察全面展開
中巴首次北印度洋聯(lián)合考察全面展開
熱帶雨林 百鳥家園
熱帶雨林 百鳥家園
鶴舞鹽城濕地
鶴舞鹽城濕地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51122264973